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规划
黄石市科协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9-03-21 15:35|文章来源:黄石市科协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黄石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在服务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我市推进“五大转型”、加快“五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协力量。

一、增强大局意识,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市科协抢抓发展机遇,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撑。一是搭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平台。2018年新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全市共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35家,其中理工学院、东贝工作站被评为全国示范(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争取市委支持,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纳入我市新出台的“黄金十条”,对新建工作站将给予20万元奖励资金。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抓手,组织国家、省、市级学会专家,先后赴三丰智能、欣益兴电子等20多家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活动,成功促成中国制冷学会与市科协签订共建“学会服务工作站”合作协议,新建校企合作基地1个。与市委组织部、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智汇黄石行”活动,来自全省400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其中“千人计划”专家30多人)来黄开展学术研讨、产学研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二是搭建人才服务工作平台。举办“第二届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来自企业、学会、高校等4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并建言献策,充分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争先的热情。推荐市中心医院薛晓婕成功入选“2018年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进一步畅通人才举荐渠道。新成立湖北金炉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科协,并开通科协工作交流QQ群、微信群和市科协微信公众号,拓展服务科技工作者渠道。三是搭建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平台。完善科技思想库建设,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40余条,其中《黄石市韧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研究》课题被省科协选中,市科协撰写的《关于黄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得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旻的批示,并在《科协论坛》上发表。

二、提升创新意识,大力提升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

黄石科协牢牢把握学会这个“牛鼻子”,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学会治理改革,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开展学术交流、提升文化传播力上展现了新作为。一是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以开展“党建带会建,核心带五星,党员带会员”活动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党建强会”计划。建立健全考核表彰机制,将学会党建列为2018年“五星”级学会创建和“5A”级学会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作用。结合学会特点,采取单独设立、联合组建、选派指导员等形式分类实施,去年新成立市青少年机器人科普协会学会党支部,向20多家市级学会委派了党建指导员,我市学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规范学会换届程序,指导市风景园林学会、市地理学会、市安全技术学会成功召开换届大会。吸收市观赏石协会、市青少年机器人科普协会加入市科协团体会员。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2018年完成四个子项目共29项学会提能项目评审工作,发放奖补资金总计30余万元。三是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2018年我市4家学会新承接相关政府职能5项。其中,市医口学会承接全市医疗损害鉴定、职业病诊断鉴定职能,市风景园林学会承接了市园林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第三方考评服务项目,市安全技术学会承接市安监局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组织服务,市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承接市民政局地名地址库项目设计论证工作。四是提高学术交流活动质量。举市科协全系统之力参与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筹备工作,牵头组织地矿科普专题讲座和高峰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欧阳自远等国内权威院士专家在市委党校、湖北师范大学等地举办论坛、讲座5场次。指导市收藏家联谊会举办2018年黄石西塞山钱币(全国)学术研讨会。

三、强化品牌意识,高质量打造黄石特色科普品牌

近年来,黄石科协树立精品意识,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增强科普吸引力,将地矿科普大会做成黄石科普工作的“龙头”工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科普品牌,并带动黄石全域地矿科普,促进科普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以地矿科普大会为龙头打造黄石科普品牌。立足黄石3000多年的矿冶文化和丰富的地质矿产遗迹,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目标,市科协举全力积极参与大会各项工作,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作为推进科普事业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城市绿色创新转型的重要载体。2018年9至10月,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成功举办,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交易额约1.5亿元。200多名国内外地质矿产和科普领域专家参会,开展地矿科普高峰论坛、地矿科普城市定向赛、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行等系列活动20多场次,激发了全市人民和广大地质工作者参与科普事业的热情,为科普助力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二是以科普旅游带动全域科普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科普、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取得了一举两得、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在资源整合上,探索“科普+文旅”的模式,联合市文旅投、市国土局等部门将全市数十个景点、科普教育基地以及2000多处工业遗迹、地质矿产遗迹等优质科普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去年新建2条精品地矿科普旅游线路,并对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全面升级和科普化打造,成为我市特色科普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编制完成了黄石市地矿科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10年我市地矿科普产业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科普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黄石号”地矿科普旅游小火车正式启程,《黄石地质科普画册》、《地学旅游大辞典》编印完成。探索“馆馆”合作模式,黄石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矿博园等联合打造中小学生第二课堂。三是高位推进《纲要》工作。强化对科普工作的政策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和设施保障,我市6个县(市)区政府和23家成员单位均成立了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社区均明确专兼职科普专员,全市各县(市)区人均科普经费达到或超过1元标准。市科技馆着力打造“百姓科技馆”品牌,2018年参观量超过30万人次,超过黄石总人口数的11%;阳新县科技馆新馆主体建筑建设完成,正抓紧布展;确立两个县(市、区)为全市科普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安排近110万元对e站建设给予专项补助,首批67个科普e站落地运用。建立微信、微博、网站和APP“四位一体”的科普信息化平台,促进“科普中国”权威内容在黄石落地。

四、深化改革措施,努力推动科协组织建设出成效

2018年,市科协紧紧围绕“强三性 去四化”要求,不断完善科协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对县(市)区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进行全面督导与检查。组织五个专班对全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调研督查,督促指导全市县(市)区加快推进科协深化改革工作,加快推进基层科协组织“3+1”试点工作。大冶市卫计局、农业局、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全部被吸收为大冶市科协常委或委员,实现了“三长”在科协班子全覆盖;大冶市14个乡镇(场、街道)、开发区科协全面完成科协换届工作,50名“三长”加入乡镇科协组织任兼挂职副主席,进一步配优配强了基层科协队伍。同时,大冶市成立了市级专家科普宣讲团,首批10名讲师团成员有半数为科协“三长”兼挂职人员,宣讲团经常性地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开展科普宣教、科技教育、专业咨询、健康义诊、科技帮扶、技术培训等活动。10月,黄石科协在大冶市还地桥镇组织召开“3+1”试点工作推进会,将试点镇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为全市试点工作的推进提供样板和借鉴。目前,除阳新外,其他城区科协已落实“3+1”改革任务。

一年来,尽管黄石市科协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科协的要求和兄弟市州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力求在方式上有新的拓展、在实效上有新的突破,为黄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强化政治引领,建设“三型”组织

以市科协“科技工作者讲坛”和共驻共建品牌创建为载体,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科协“八大”换届工作,推动各县(市、区)科协广泛建立园区科协、企业科协,不断深化科协系统改革。

二、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助推“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搭建全国学会、省级学会与黄石企业合作平台,推进校(会)--企合作。积极实施海智计划。持续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工作,计划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推动各县(市、区)科协广泛建立园区科协、企业科协,新建8到10家企业、园区科协。

三、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精心组织策划科普日、地矿科普大会等主题科普活动,构建精准、多元、普惠的科普服务推送渠道。大力推进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深入创建“百姓科技馆”品牌。完善场馆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大力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辐射作用,打造品牌教育活动和科普培训项目。

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学会创新发展

以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重点,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推进学会改革,促进学会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创新,促进学会健康规范发展。继续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学会举办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