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他留给世界稻菽香、粮满仓——依依送别袁隆平院士
2021-05-24 10:35|文章来源: 湖北日报

5月23日,长沙阴雨绵绵。

似乎在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送行。

长沙市芙蓉区红旗路,从一大早就开始拥堵。这条路,袁隆平院士再熟悉不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家也在这里,相距仅几百米。

研究中心已是一片花海,全国各地的人们赶到灵堂,戴着口罩,撑着雨伞,拖着行李,带着孩子,排成两条几百米的长队。

灵堂中央,遗像上的袁隆平和蔼可亲,目光如炬。哀乐低回,一个接着一个,一排接着一排,人们有序上前,鞠躬、献花,表达哀思。

“袁老,您一路走好!”不少人眼含泪光。

一天前,当灵车缓缓开进湖南省农科院,绕行袁隆平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一圈。农科院上千名在职、退休职工守候路边,接院士回家,作最后的送别。

作为袁老的第二故乡,湖北人民永远铭记先生的恩情,不少湖北干部群众自发到长沙为袁老送行。

23日下午,受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吴祖云委托,副厅长肖长惜一行人从杭州中国国际茶博会现场直奔长沙,专程赶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吊唁,送别先生。

在袁老家中,肖长惜握着袁隆平夫人邓哲的手:“袁老对湖北水稻产业作出巨大贡献,我们感谢他!”邓哲含泪致谢。

晚上7点,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游艾青也赶到吊唁现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团队就与湖北省农科院科研合作。游艾青说,“袁老最令人敬佩的是对科学的执着精神,不在鲜花和名誉前止步,一直在超越自我,一直把科研写在大地上。他的爱国、奉献、治学、修身,永远值得我们农业科技人学习。”

武汉企业家陈柏林一大早驱车赶到长沙。“袁老很亲切,很健谈,一点架子都没有。”陈柏林说,他和袁老初识于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袁隆平非常关注公司的多倍体水稻育种。“记得有一次,我们育种进展不顺利,袁老和我坐在台阶上,促膝深谈,以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告诉我‘千万别灰心’。”这句话至今烙印在陈柏林的记忆深处,帮他迈过一道道坎。

“一定要来送袁老最后一程。”湖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蔡得田教授与袁老渊源颇深,2002年,袁隆平受聘为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此后时常到湖大讲学,指导学科建设。2016年9月,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召开,86岁高龄的袁隆平现身武汉。

灵堂上,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一副副挽联、一个个花圈静静诉说着湖北人民对国士最沉痛的悼念、最深重的敬意。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91岁的袁隆平走了,留给世界的,是身后的稻菽香、粮满仓。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