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协动态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团队|郑鹏程:助力黄石茶产业
2024-05-27 10:01|文章来源:省科协计财部、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郑鹏程团队由省农科院茶叶专家郑鹏程任团长,与阳新县茶企、茶农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在品种优选、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为区域茶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年以来,专家团队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活动3次,参与专家12人次,服务企业4家,开展培训1场次,培训农民55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4个、新技术2项,解决技术难题2项。 

1716775396846010632.jpg 

多级联动建机制

专家团队积极与黄石市科协,阳新县科协、农业农村部门、茶叶协会对接,构建了“省级专家团队+市县科协+主管部门+茶叶协会+企业+种植大户”对接机制,保障了技术需求和供给信息渠道畅通。并根据企业需求组织专家团队到现场开展技术服务,组织3场次12人次专家到阳新县开展茶叶加工、种植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服务。

精准服务助产业

专家团队深入开展调研,为全县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阳新县茶叶协会的邀约下,赴浮屠镇、城东新区、王英镇等茶叶主产乡镇调研,充分了解产业基础,认真剖析短板,提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夯实茶园基础、提升加工品质”等建议,助力茶叶协会成功申请“阳新芽茶”“富川红”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形成阳新茶产业“一红一绿”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精选特色茶树良种,打造差异发展。根据阳新境内丘陵湖泊众多,气候条件适宜的特点,优选推荐了一批“白叶一号”“黄金芽”“金镶玉”等白化、黄化特色品种和金观音、铁观音等适制红茶的高香品种,助力阳新打造“一红一绿”品牌打造。

指导加工提品质。针对阳新传统白化、黄化品种加工采用理条机杀青,香气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用滚筒杀青的改进措施,提高了绿茶香气品质;针对传统红茶工艺不能充分发挥高香品种的优质种性的难题,提出了增加轻摇青、轻做青的融合工艺,充分发挥了高香品种的特色。在湖北省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上,阳新县华胜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富川红·月山红”红茶样品获红茶组“金奖”,华兴云茶业选送的“阳新芽茶”绿茶样品获绿茶组“银奖”;在黄石市首届斗茶大赛中,新塘茶业选送的“富川红”获红茶组“茶王”。

1716775421716008770.png

科技支撑壮主体

深度对接茶企,技术上把脉问诊。专家团队先后走访阳新县静香茶业有限公司,指出白叶一号品种栽培技术要点,指导企业进行茶树修剪、水肥管理,茶园亩产增加20%,亩均增效320元;在新塘茶业专业合作社,针对企业提出用秋季鲜叶加工名优茶的想法,指导企业调整茶园修剪时间、强化肥培管理、优化加工工艺,所制秋茶品质显著提升;在仙岛红茶业有限公司,指导企业开展配方施肥,对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改造,装备红茶加工设备,开发仙岛红系列新产品。

强化人才支撑。服务团队刘艳丽博士作为省“三区人才”入驻阳新县静香茶业有限公司,并支持其牵头组建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累计吸纳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7名,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多重培训授技能,培植人才兴产业。在省农函大阳新分校进行技术培训,对阳新县茶叶协会会员及周边茶农进行茶树品种选育和高品质红茶加工技术培训(培训55人次),对种植大户提出提出的茶园品种选择与搭配、秋季茶树修剪与病虫害防治、绿茶及红茶加工品质提升等技术问题,给出了具体指导措施。

企业所盼、产业所需、团队必应,专家团队积极深入阳新茶产业一线,充分发挥省科协服务团、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省“三区”科技人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服务,做好茶园冬春管理、春季名优茶加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帮扶,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