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黄冈市浠水县科技馆“暑期爱心托管班”的科普小课堂上,一场以《神奇的颜色变化》为主题的趣味实验课精彩上演。来自浠水实验小学的科技志愿老师辜颖带领孩子们通过小苏打、醋、洗衣粉、柠檬、紫甘蓝等日常物品,探索隐藏在色彩变幻背后的科学奥秘,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课堂伊始,辜老师以“自然界的神奇魔法”为切入点,讲述了牵牛花的变色现象——凌晨四、五点悄悄开放的牵牛花,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奇妙的颜色变化。这一贴近自然的例子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颜色变化的好奇心。
随后,“小小观察员”环节正式拉开实验序幕。桌上摆放着分别装有自来水、白醋、小苏打溶液、柠檬水、洗衣粉、紫甘蓝溶液的6个杯子,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眼睛观察、鼻子闻等正确观察方法,仔细观察液体的状态,尝试分辨不同的液体。在揭晓液体种类后,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的判断依据,锻炼了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最令人期待的“神奇药水”实验环节到来。老师展示了自制的紫甘蓝汁指示剂,并详细讲解了制作过程:将紫甘蓝切碎、用热水浸泡、过滤汁液后装瓶即可。同时介绍,紫甘蓝汁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会变绿色,遇中性物质则不变色。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酸碱性质,老师还介绍了波义耳与指示剂的发明故事,以及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 撕取一张 pH 试纸条,将待测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半分钟内与标准色卡比对,即可获得溶液的 pH 值。
在 “小小实验员” 环节,孩子们跃跃欲试。他们用 pH 试纸分别测量6杯液体的pH值,结合紫甘蓝汁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直观地了解到:自来水是中性物质,白醋、柠檬水(或雪碧)是酸性物质,小苏打溶液、洗衣粉溶液是碱性物质。
课堂接近尾声,老师回归到牵牛花变色的话题,揭晓了其中的秘密——牵牛花中含有类似指示剂的物质,会随着牵牛花内部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此次科普小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讲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酸碱知识以及颜色变化的科学原理,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更在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接下来,县科技馆“暑期爱心托管班”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科学乐趣。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