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学普及
黄冈市科技馆爱心课堂持续升温:从体验到创造 让科学种子生根发芽
2025-08-12 15:10|文章来源:黄冈市科技馆

自暑期黄冈市科技馆与虹桥社区联合开启“科技小达人”暑期爱心课堂以来,这场融合课业辅导与科普体验的公益活动已进入第二周。相较于活动初期的新鲜探索,如今的课堂更添了几分深入探究的专注与创造实践的活力——孩子们从科普展品的“体验者”变身“小研究员”,科技馆的专业资源持续下沉,让科学的种子在社区土壤中不断生根发芽。

进阶体验上线:从“看科学”到“做科学”

“之前我们用吸管做了简易离心装置,今天要挑战用它分离淀粉和水!”在7月21日的“科普小课堂”里,市科技馆辅导员正带领孩子们进行升级实验。相较于初期的现象观察,新设计的实验增加了变量控制环节:孩子们分组调整旋转速度、装置角度,记录不同条件下淀粉沉淀的时间差异,还用画图形式记录实验结论。最终得出结论:“转速越快,淀粉沉得越快,就像洗衣机甩干衣服一样!”

1.jpg

垃圾分类互动区也迎来“升级包”。在前期掌握四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科技馆新增“垃圾降解观察日记”项目:孩子们领取装有厨余垃圾、塑料瓶碎片的透明观察盒,每日记录湿度、颜色变化,并通过展厅里的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活动。“原来香蕉皮5天就会变软,塑料瓶放了两周都没变化。”

成长看得见: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探究”

“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去爱心课堂,昨天我特意带了爷爷的旧收音机,想看看里面有没有特斯拉线圈的原理!”据统计,活动进入第二周后,孩子们主动提出的科学问题数量较首周增长60%,“为什么离心力不会让地球掉下来”“垃圾分类后会被送到哪里加工”等问题,倒逼辅导员团队整理出《科普百问手册》。课业辅导环节也因科学思维的融入焕发新活力。志愿者发现,孩子们开始用实验思维解数学题:做几何题时会联想到离心装置的角度计算,写作文时频繁出现“电磁旋律”“降解魔法”等新词汇。科技馆还特别开设“科学树洞”信箱。孩子们可以写下想探索的科学问题,由辅导员定期回信解答。 

长效机制深化:从“短期活动”到“生态共建”

随着活动影响力扩大,市科技馆与虹桥社区的合作正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生态”升级。后续双方将按“每月一主题”推进活动,8月将聚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带来编程启蒙体验。科技馆负责人表示:“爱心课堂不止于暑期,我们要通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科普图书捐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科普活动的延伸,构建‘科技馆+社区+家庭’的科普生态圈,让科学教育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2.jpg

从初次体验时的惊叹欢呼,到如今的严谨思考;从场馆内的互动体验,到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科普图书传温情,这场跨越场馆与社区的爱心接力,正让科学从“偶尔的惊喜”变成“日常的陪伴”。那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科学种子,终将生长为探索未来的力量。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