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科协报道
武汉科技报:寻访2025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 | 刘志:十年扎根老区 用钢构创新书写报国答卷
2025-09-18 09:26|文章来源:省科协调宣部、武汉科技报

编者按:以国之所向为使命,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以民之所需为担当,他们扎根一线,默默耕耘。他们是荆楚科技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者,为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澎湃动能。他们的足迹,印刻在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中;他们的身影,奔忙于田野车间与创新一线;他们的精神,如星辰般点亮荆楚创新的苍穹、熠熠生辉。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再建新功,省委宣传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协、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联合开展“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展示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通过深入挖掘十位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故事,以榜样之力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创新共识,谱写湖北科技自立自强的壮美篇章。

d5b3b6512dc0a73fe4e8b18540f3e1c9_1756973923528039240.png

十年扎根老区 用钢构创新书写报国答卷——记湖北省绿色建材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黄冈师范学院教授刘志

在鄂东大地上,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他婉拒武汉211高校的入职机会,十年如一日扎根革命老区;他将实验室搬进机器轰鸣的车间,用科技创新为传统钢构产业插上智造之翼;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让“黄冈钢构”品牌闪耀神州。他就是湖北省绿色建材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黄冈师范学院教授,2025“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志。

艰难抉择:赤子情深报桑梓

2014年,博士毕业的刘志面临抉择:武汉211高校的橄榄枝,或家乡黄冈的求贤令。他毫不犹豫:“我生在黄冈,长在黄冈,看到革命老区的发展困境,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它不应该是这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将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的嘱托,刘志回到黄冈,却被现实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学术理论与产业需求鸿沟悬殊,产学研之路荆棘密布。“图纸画了又改,实验做了再做,结果总难达标。”在团队持续承受减员压力与企业效益前景不明的双重困境下,他一度陷入深深的迷茫。

“家乡人民的期盼给了我坚持的勇气。”刘志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份厚重的情感,支撑他放下博士身段,俯身车间虚心向工人师傅求教,从细微工艺中淬炼真知。终在困顿中破冰,团队重燃星火。

创新突破:车间里的科技革命

焊接是钢构制造的核心工艺。刘志回忆道,过去靠经验焊接,不合格就敲打凑合。为根治这一顽疾,他带领团队扎根车间,研发出数据驱动的智能焊接技术及样机。

其团队研发的“钢铁巧匠”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机器视觉、数据传感与智能控制于一体,在钢构车间灵巧操控焊枪作业,将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行业再次面临钢结构病害检测难题时,团队迅速研发出自主行走的无人化检测/维修装备,病害识别率突破95%,为建筑安全构筑坚实屏障。

如今,这些创新成果通过鸿路钢构、辉创重工、福鑫重工等龙头企业,闪耀于花湖机场、汉秀剧场、跨江大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累计创效超50亿元。

人才筑基:“一企一领军”的创新密码

在服务企业时,一个严峻现实刺痛了刘志:黄冈作为革命老区,深陷人才匮乏与流失的双重泥沼。“很多企业本科以上人才占比不足10%。好不容易招到一个研究生,不到一年就走了。”这直接扼住了企业创新的咽喉。

为此,刘志创新开出“一企一领军人才”的药方。他清晰记得,团队服务的首家中小企业,在其助力下不仅产品脱胎换骨,更破天荒摘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桂冠!而当地一家规模十倍的龙头企业却屡屡铩羽而归。当该大型企业负责人探得“秘诀”,立刻慕名而来。

“我们通过选派博士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组建校企联合研发团队。”刘志介绍道。这种柔性引才的活水,既滋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土壤,又为高校科研搭起了实践的桥梁。十年耕耘,该模式已为黄冈锻造出高级工程师、技术骨干30余位精兵,多人荣膺省市级人才称号,黄冈钢构产业的自主创新脊梁正日益强健!

集群崛起: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走进今天的黄冈钢构产业园区,处处涌动着创新活力。刘志牵头创建的湖北省钢构领域首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联合体,正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最大的成就是改变了企业的创新基因。”刘志说。从最初的按部就班,到现在敢于创新、勇于竞争,黄冈钢构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份质变在硬核成果中得到充分印证:团队培育国家高新、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近20家,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2项,2项核心成果斩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尤为关键的是,这些创新实践成功构建起“产业需求—技术研发—成果反哺”的良性循环,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能。如今,“黄冈钢构”连续多年入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2025年更跻身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行列,正稳步迈向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的目标。

站在新起点,刘志的规划更加宏伟:突破更多核心技术,培育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制定更多行业标准,让“黄冈钢构”掌握更多行业话语权,打造国家级IP。“我们要为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老区力量。”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