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市气象局在市实验五小开展“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的“3.23”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多维立体的科普形式,将气象科学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实践课堂,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防灾减灾意识。
实地探气象,解锁观测站“密码”
在实验五小校园气象观测站前,气象预报员化身科普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一一介绍百叶箱、雨量筒、风向标等专业设备的组成与功能。“原来温度、湿度是这样测出来的!”学生们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感叹科技的神奇力量。科普讲解员还详细揭秘了天气预报从数据采集到超级计算机运算再到预报员分析研判的整个生成过程,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愈发浓厚。
学符号识预警,安全知识入童心
课堂上,气象科普讲解员借助趣味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暴雨、雷电、大风等重大气象符号的含义,并结合仙桃本地气候特点,深入解读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信号的具体标准。“橙色预警发布时,学校会停课吗?”“遇到冰雹应该躲在哪里?”面对孩子们接连不断的提问,科普讲解员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同时通过模拟灾害场景,教授学生们实用的避险技能,让安全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寓教于乐,播撒科学种子
活动接近尾声时,一场精彩的二十四节气气象知识有奖竞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热情高涨,争相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气象知识。三年级学生马丹娜兴奋地表示:“我要把今天学的知识告诉家人,做家里的‘天气小管家’!”教师们也纷纷反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普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防灾自救能力,为校园安全教育增添了一抹生动亮色。
此次气象科普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气象知识“活”了起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科学的希望种子。仙桃市科协今后持续整合部门资源,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提升科普质效,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彰显科协担当。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