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好全国科普月活动,9 月 4 日,孝南区新华街道科协在文昌阁社区联合槐荫社工成功举办了第三十二期幸福沙龙 ——“清风‘别’胸间,巧手‘钿’廉心” 非遗螺钿胸针 DIY 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创作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非遗科普课,让螺钿这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社区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活动伊始,社工以 “螺钿是什么” 为切入点,开启了非遗科普环节。社工介绍,螺钿又称 “螺甸”“螺填”,是中国传统漆器工艺中极具特色的镶嵌技法,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种 “以贝为饰” 的工艺,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更蕴含着 “天人合一” 的传统美学思想。
社工志愿者聚焦本次活动的核心 —— 螺钿胸针制作,详细讲解了制作要领与背后的工艺原理。在社工的耐心指导下,居民们跃跃欲试,纷纷拿起工具开始创作。很快,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寓意深远的“大鱼海棠”等精美图案便在大家手中逐渐诞生,每一枚都独一无二,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在创作过程中,社工还巧妙地将螺钿工艺的制作理念与清廉风尚相结合,引导居民思考工艺与品格的关联。
此次活动以螺钿胸针 DIY 为载体,将非遗科普与清廉教育有机融合。它不仅让居民亲身体验了动手创作的乐趣,更通过深入浅出的科普,揭开了螺钿工艺的神秘面纱,实现了“让非遗走进生活”的目标。同时,通过工艺与品格的关联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也为社区后续开展非遗科普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