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孝南区新华街道渡口社区一楼书法室内欢声笑语、墨香飘溢,10名“薪火普法团”小成员与家长携手,在素白的油纸伞上勾勒法治图景,绘就童真与法律交融的斑斓画卷。这场由新华街道科协、渡口社区联合孝感槐荫社工志愿者打造的“法润童心”特色活动,以“法律思辨+艺术创作”的创新形式,为青少年普法教育注入鲜活趣味。
活动伊始,志愿者以“生活中的法律智慧”为主题展开引导式教学,通过“校园纠纷调解”“网络权益保护”等贴近儿童生活的案例,启发孩子们思考:“如果遇到同学被欺负,我们可以用哪些法律武器保护他?”“在社交平台发布照片要注意什么?”小成员们踊跃发言,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绘制警示标志”“设计法治标语”等创作灵感。家长张女士表示:“这种引导式学习让孩子主动思考,比背法条更有意义。”在创作环节,孩子们以法治为主题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的用红黄蓝三色勾勒“法律天平”,旁书“公平如阳光普照”;有的将法典条文化作青藤缠绕伞骨,题写“法护成长,枝繁叶茂”;更有孩子创意绘制“法治迷宫”,用漫画形式展现“遇到侵权如何维权”的解决路径。小作者郭佳欣举着自己绘制的“反校园欺凌卫士”油纸伞说:“我要把伞留在社区,让更多小朋友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所有作品被陈列于社区二楼新设的“法治作品角”,与首批法治绘画、草帽、漆扇、剪纸等30余件作品共同构成“童眼看法”展区。虽成立未久,这里已成为社区法治科普教育的“活力站”。社区书记介绍:“上周有位老人指着草帽上的‘防诈口诀’教孙子认字,这种代际传承的法治教育格外温暖。”
社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以油纸伞法治彩绘、法治文创作品展等具象化成果,打造了可复制的社区普法样板,通过非遗技艺与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让青少年从“法律接受者”转变为“法治传播者”。未来将持续拓展“薪火普法团”活动维度,计划开展法治皮影戏编创、普法桌游设计等项目,形成“青少年创作-社区展示-居民互动”的科普传播链,助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