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州市曾都区科学技术协会的积极推动下,曾都区内多所学校近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太空种子种植实践活动。从科技节启动仪式到耕读乐园的开垦,各校以“太空种子”为纽带,将航天科普、劳动教育与科学实践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 “播种宇宙” 的过程中感受科技魅力,为“双减”政策注入创新活力。
科技节启智——曾都区五丰学校教联体的 “太空种子” 启航礼
曾都区五丰学校教联体科技文化节启动仪式上,“太空种子种植启动” 成为亮点环节。在 “科技启智” 环节,学生通过诗歌朗诵《科创狂想曲》展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校长提出 “科技与生活、实践与安全、创新与传承” 三结合理念。随着氦气球升空与水火箭发射,全校师生共同种下由区科协发放的太空种子,在校园里播撒科学梦想,传承航天精神。
育苗纪实——曾都区东关小学的“太空来客”观察课
曾都区东关小学种植社团开启太空种子育苗之旅。指导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太空种子的 “太空历练”—— 宇宙射线辐射、微重力环境赋予种子的变异潜力。学生们在育苗过程中化身 “小小观察员”,从基质消毒到播种浇水,再到每日记录幼苗生长数据,全程参与科学实践。对比实验区的设置,更让学生直观感受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差异,在劳动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普实践——曾都区府河镇小学的 “太空种植” 主题周
曾都区府河镇小学开展 “太空种植” 科普实践活动,五年级学生在蔬菜种植基地领取太空番茄、豇豆、辣椒等种子。启动仪式上,学生学习种植工具使用规范与观察记录方法,随后以班级为单位分区域种植。此次活动结合中国空间站 “太空种植” 热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从种子到幼苗” 的生命历程,将抽象的航天科技转化为可触摸的种植体验。
荒地焕新——曾都区洛阳镇小学的 “耕读乐园” 科学课
一片荒地如何变身 “太空种子种植实践基地”?曾都区洛阳镇小学给出了答案。在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与市、区科协指导下,学校师生将杂草丛生的荒地开垦为 “耕读乐园”,设置十个种植区与对比实验区。大队辅导员通过科普讲解太空种子的选育过程,让学生了解其 “高产、优质、抗病” 的特性。种植现场,队员们分组协作播种,用画笔记录生长变化,在 “太空种子 vs 普通种子” 的对比观察中,感受科技创新对农业的赋能。
从曾都区五丰学校的科技节到洛阳镇小学的耕读乐园,各校太空种子种植活动均得到曾都区科协的支持与指导。这些实践不仅是劳动教育的创新载体,更是落实 “双减” 政策、推进科学教育 “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践” 的生动案例。通过让青少年亲手培育 “太空来客”,曾都区科协正以 “小种子” 撬动 “大科学”,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为曾都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未来,曾都区科协将继续整合资源,推动更多学校开展航天科普、种植实践等活动,让科技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 “养分”,助力曾都区在科创教育赛道上 “耕读” 未来,“播种” 希望!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