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压力,不是在谈论一种模糊的感受,而是在讨论一个具有生理基础、可测量、可干预的科学现象。”2025年11月6日下午,欢乐谷办公大楼报告厅内,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温芳芳教授以《从“压力山大”到“游刃有余”——职场情绪管理与幸福心理续航》为题,为200名企业职工带来了一场融合科学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心理讲座。在温教授的讲述中,‘压力’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明确生理基础的科学现象;‘情绪管理’也不再是泛泛的安慰,而是建立在神经机制与实证研究上的科学方法。

“行为免疫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压力解读
“为什么面对压力,有人越挫越勇,有人却不堪重负?”温芳芳从“行为免疫系统”这一科学概念切入,解释了压力反应的深层机制。“我们的身体有一套精密的防御系统,它就像免疫系统的前哨,在感知到威胁时会自动激活——这不是比喻,而是基于进化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实证研究。”她通过展示相关研究数据,强调心理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严谨证据之上。“科学家的责任,就是把看似主观的感受,转化为可观察、可验证的客观规律。”在讲解“颜色对心理的影响”时,她以职场着装为例:“建议大家汇报时穿蓝色系衣服,不是因为个人喜好,而是基于色彩心理学研究——蓝色背景能促进理性决策。这些结论来自大量双盲实验,不是随便说说的‘感觉’。”
从“蝴蝶拍”到“微休息”:科学方法赋能职场
面对职工最关心的“如何快速解压”问题,温芳芳给出了具有科学依据的实用方法。她带领全场体验“蝴蝶拍”放松法:“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按照心跳节奏轻拍——这个动作能激活安全感,调节神经系统。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是神经科学和创伤心理学的扎实研究。”
针对职场人常见的“午休越休越累”困境,她提出了“微休息”概念:“刷手机不是休息,反而会增加认知负荷。真正的休息需要主动切换状态——闭上眼睛,深呼吸,让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得以激活。这是有脑科学研究支持的。”她解释道,这些建议的有效性,都建立在严格的实验数据与神经科学原理之上。

科学家精神照亮职场心理健康之路
在讲座尾声,温芳芳分享了她的信念:“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把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变成可以理解、可以干预的科学问题。就像医生需要准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我们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心理现象——这种对真理的追求,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共同的坚持。”

此次宣讲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湖风景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武汉科技报、华侨城欢乐谷承办。让在场职工看到:科学家精神不仅存在于实验室,也体现在用最严谨的方法探究人类心灵规律的每一个过程中。温芳芳用一堂干货满满的心理科学课证明,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是用证据说话,用科学赋能生活,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快节奏的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游刃有余”。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