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科协报道
武汉科技报:2025年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 | 何涛:十四载扎根生物质能源 以创新为刃破局绿色未来
2025-10-30 08:52|文章来源:武汉科技报

编者按:以国之所向为使命,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以民之所需为担当,他们扎根一线,默默耕耘。他们是荆楚科技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者,为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澎湃动能。他们的足迹,印刻在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中;他们的身影,奔忙于田野车间与创新一线;他们的精神,如星辰般点亮荆楚创新的苍穹、熠熠生辉。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再建新功,湖北省科协委托武汉科技报通过深度挖掘“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的奋斗故事,以榜样之力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创新共识,谱写湖北科技自立自强的壮美篇章。

何涛:十四载扎根生物质能源 以创新为刃破局绿色未来

在鄂州蓝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总有一道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类设备之间,时而俯身紧盯数据屏幕,时而与技术团队围坐探讨方案。他,就是公司总经理、高级机械工程师何涛——一位与生物质能源结缘十四载,以执着为笔、创新为墨,在绿色能源领域书写璀璨华章的科技工作者。

一眼定方向:用前瞻性眼光瞄准绿色赛道

2010年,何涛初次接触生物质能源领域,便敏锐捕捉到这一新能源背后的巨大潜力。“发展生物质能是顺应全球能源趋势的必然选择”。这份精准判断,让他从此锚定方向,一头扎进科研一线,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探索之路。

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将“科技报国”的信念融入每一次实验设计、每一项技术研发。从初期的理论研究到后期的实地测试,他始终坚守在能源创新的最前沿,用脚步丈量科研之路,用行动践行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攻坚破难题:用技术创新实现行业突破

在何涛的科研履历中,“自重渐进高效热解炉”项目是标志性的一页。该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自主研发,鄂州蓝焰团队负责成果转化,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无数技术瓶颈横在面前。

何涛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历经数百次试验调整,终于在2021年8月成功产出首台设备。这款搭载着“自重螺旋渐进式高效热解装置”的设备,不仅能稳定产出高热值燃气与高品质炭,更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凭借突出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该项目一举斩获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发明金奖”与“优秀发明家金奖”,让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站上了国际舞台。

此后,他又接连攻克多项行业难题。在湖北省国家重点项目《鄂州生物质炭气油联产联供》中,身兼总设计师与项目经理的他,牵头建成集中供气储气柜、燃气管网,让周边居民用上清洁生物质能源;面对《高熵金属氧化物光热化学循环直接分解水制氢》前沿课题,他带领团队开发出“生物质热转换强化制氢新系统”,为绿色低碳制氢技术突破奠定基础;主导的“生物质燃气热电联产联供示范工程”,实现生活用气与企业发电的高效联动;推进中的“生物质气化合成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更有望破解航空燃油绿色合成难题,为可持续能源开辟新路径。

坚守显担当:用“钻劲”与“坚守”啃下“硬骨头”

“一个实验从启动到成功,往往要等一年甚至几年,虽有无数次失败,但真正‘钻’进去,会发现科研是件赏心悦目的事。”这是何涛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科研态度的真实写照。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炭汽油多联产项目调试期间,为赶进度,他带领团队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困了就在设备旁眯十几分钟,饿了就啃泡面充饥。一次调试中,输气管道因高温出现裂缝泄漏,随时可能引发中毒事故。危急时刻,何涛当机立断:“热风炉停火降温降压,疏散人员!”自己却不顾危险,爬上管道裂缝处亲自包裹封堵,成功遏制风险扩大。

2022年10月,公司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试设备调试工作,此时距离验收仅剩两个月,且12月的厂房内气温极低。何涛开启“连轴转”模式,白天处理公司管理事务,晚上驻守调试现场,带领员工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最终,团队如期完成中试任务,赢得高校教授与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十余载深耕不辍,换来了硕果满枝。截至目前,何涛带领团队斩获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并牵头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5项,参与省级课题研究8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更将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等荣誉收入囊中。

如今,站在“双碳”目标的时代风口,何涛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能和团队一起,为鄂州、湖北乃至全国企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贡献力量,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这位深耕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在绿色创新之路上继续前行,用科技的力量点亮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