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协高度重视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社会科普主体的人才、资源、阵地优势,聚焦现代科技和未来发展,开展了行业主管部门、学会、高校、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融媒体联盟、科技馆、青少年科学教育、全省乡村振兴等九大联合行动。
据统计,科普月期间,湖北省在全国科普月平台发布科普活动12802场,其中8312场活动在前台展示,分别是去年的4.2倍及4.7倍,完成数量及增长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多家权威媒体或平台对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活动开展主要情况
(一)省级主场举办情况
8月31日,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在省科学馆启动。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出席主会场活动,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主持启动式,省直和武汉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科技工作者代表,科普小记者团,媒体记者等近300人共同参加活动。39家参展单位通过图文展板、互动展品、实物展示和科教活动等形式,向公众解读前沿科技成果,展示特色科普资源。本次活动通过央视频、科普中国、荆楚网、湖北省科学技术馆、武汉科技报等平台同步直播,共超171万人次在线观看。
(二)重点活动开展情况
1.“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开展情况。1000余家省、市、县、乡四级相关单位共开展各类科普活动4000余场。
2.“科普阵地探未来”开展情况。组织各级各类场馆开展专题展览1300多场(其中围绕现代科技和未来产业的专题展览580场,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75场,其他专题展览700多场),总展览面积20.7万平方米,吸引近86万余人次参观。发布区域科普地图17个,打造特色科普路线42条。
3.“科普报告话前沿”开展情况。组织各方力量开展科普报告900多场,其中面向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科普报告178场,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大学生开展高阶科普报告260场。
4.“千万IP创科普”等线上科普开展情况。全省共创作科普内容2400多个,网络传播量达1900万人次;开展线上科普活动332场,其中直播活动76场,650万人次线上观看。开展2025年湖北省科普短视频大赛,征集到科普短视频作品915部,114部作品获奖,39家单位为优秀组织单位。
5.“科学文化进基层”开展情况。推动科普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等活动6300余场,其中开展农村银龄科普活动200多场,食品安全科普活动431场,数字素养科普活动186场,青少年科普活动1600余场。
(三)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科普月工作情况
共动员170余家全国学会,省、市学会,开展科普活动400余场;发动33家高校开展活动1688场,300家企业开展活动652场,91家农技协(含科技小院)开展活动341场;组织2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活动200余场,620多家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活动1800多场,48家科协系统所属科技馆以及其他小微科技馆、特色科普馆开展活动1211场;还邀请34名院士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开展科普活动。
(四)服务公众情况
共有2326万人次参加科普月活动(其中线下350万人次,线上1976万人次)。
(五)宣传工作情况
在国家级主流媒体发布宣传报道91篇,在省级主流媒体发布宣传报道1330篇,在其他媒体发布宣传报道3770篇。湖北省4个案例入选中国科协“典赞·2025科普中国”典型案例,湖北科协还作为全国3家受邀进行现场访谈的地方科协之一。
二、科普月活动的新举措
2025年湖北省全国科普月活动注重思路创新、举措创新,不少新思路、新举措让科普月产生了更强烈的社会影响。
一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实现科普月活动预热。8月22日,省科协在湖北日报演播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情况,发布会通过极目新闻、武汉科技报、湖北省科技馆等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全网82万网民在线观看,让科普月活动取得了良好预热效果。
二是多地联合启动,增加科普月活动影响。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多地联动的方式进行,既在武汉市设立主会场,又在襄阳市和黄石市设置两个分会场,以“线上+线下”同步互动的方式,共同启动全国科普月活动,极大增加了全省科普月活动的影响。
三是与学术年会融合,实现1+1>2效果。将“2025年湖北科学技术学术年会”安排在科普月期间进行,实现了科普月活动与学术年会的有效融合,达到了“1+1>2”效果。本次学术年会期间,张学敏院士和丁汉院士围绕年会主题做了科普报告,省科协所属学会、高校科协组织开展了19场高端学术交流活动,构建了“学术交流-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的完整链条。
四是选树先进典型,激发科技工作者科普热情。科普月期间,集中推介了湖北省“十佳原创科普作品”“十佳网络科普达人”“十佳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发布了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榜单,向第二届湖北省科普特使、科普大使颁发了聘书,各地也集中选树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激励了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到科普事业中来。
五是发布数字科普地图,建立科普资源新平台。在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上,正式发布上线了“湖北数字科普地图”,该地图充分发挥了“智慧地图+科普服务”的功能优势,可以实现湖北省科普阵地资源共享、一站式科普服务等功能,打造了湖北科普资源建设的新平台。
六是探索推进“科普+”,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推动全省科协系统积极推进“科普+商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方式,延展科普功能。襄阳市科协举办了“科普月宣传主题灯光秀”,汉江两岸十座地标建筑逐一点亮,共同绘制出一幅绵延汉江的科普立体画卷;武穴市科协将机器人表演、趣味实验等科普活动带进雅斯广场商业体,吸引了更多市民参与体验;秭归县原创科普文艺作品之《鼓韵唱科普 峡江展新篇》《二婆娘锯树》,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首部口腔科普穿越剧《齿定三国》等科普文化作品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上演。
七是开展跨省联合行动,推动区域科普协同发展。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携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联合举办了2025年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深化了两省及两州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鄂豫皖”科普大篷车大别山区联合行动在湖北麻城市开启,行动整合了三省优质科普资源,为边远地区青少年送上了丰盛的“科普大餐”。
八是开展系列宣传,持续保持科普月热度。科普月期间,在湖北省科协官网、湖北省科协官方微信、“天天科普网”等媒体平台连续编发“点燃荆楚科学热情——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集中报道”十一期,集中宣传展示全省市州、行业部门、学会、高校、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青少年科学教育、乡村振兴等科普活动情况,同时在省科协官网开设“湖北省全国科普月活动”大型宣传专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科普月活动,持续保持科普月热度。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