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
——随州市科协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纪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随州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协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人才和智力优势,围绕“圣地车都”建设需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重要抓手,紧扣我市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把院士、专家等高端科技人才引向基层、引入企业,在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随州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筑“巢”引“凤”,柔性引才大平台
近年来,市科协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省科协《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专家支撑、社会参与、突出重点、试点先行”的原则,深入实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程”。同时,通过搭建“金桥工程”、“讲比活动”、“科普示范企业创建”等平台,进一步延伸了院士专家服务企业的范畴,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产学研用一体、促进校企校地合作,努力构建富有随州特色的高端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的创新平台。
从2012年全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齐星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截至2016年5月底,市科协围绕随州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先后组建25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覆盖随州高新区和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相继建立了全省生物肥料、铸造行业、食用菌行业、防水涂料行业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工作创新团队25个,引进二级教授以上专家44名,其中两院院士7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名。
通过积极争取,随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程纳入随州市委人才重大工程项目,并连续多年获得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支持。
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刘晓鸣,市长郄英才,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彭明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永红出席了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揭牌仪式,并多次会晤来随洽谈的院士专家,重大节日看望慰问进站的院士专家。同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还得到县市区党委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响应。随县县委县政府对成立的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专项支持,并聘请多位进站的院士专家为政府首席专家顾问。广水市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保持紧密联系,筹备成立国际欧亚科学院广水分中心。曾都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党政领导亲自拜访专家,对接联系合作事宜。随州高新区十分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将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创新平台建设重要抓手并列入议事日程。各地科协负责人高度重视建站工作,多次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技术难题与技术需求,积极寻求党委政府和上级科协的支持。
凝智聚力,转型升级“助推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引智创新,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转型发展、跨域赶超。
湖北齐星公司通过与院士专家团队牵手,建立了一套面向设计全流程、全参数化的特重异型汽车驾驶室、特种汽车、改装车、房车产品设计及模具开发软件系统集成平台(CAD/CAM/CAE/CAPP/PDM系统)和多个专家知识数据库、实验测试平台(基地),产品的设计能力得到提升,产品开发周期由18个月缩短为10个月,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大增强。
湖北双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工程大学吴广文教授合作以来,先后研究开发了环保型低汞触媒、可吸收骨修复替代材料、环保型无汞触媒等新产品。目前,环保型低汞触媒已经规模化生产,可吸收骨修复替代材料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环保型无汞触媒正在进行中试。
王肇中教授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湖北省“百人计划”引进高端人才。2014年,泰晶电子与王肇中教授合作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发微(纳)型片式音叉晶体谐振器制造系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提升我国该项目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项目实施以来,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5项、发明专利13项,生产微型片式石英晶体谐振器1亿多只,实现销售收入近1亿元。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为推动我国电子元器件向微型、低耗电、高稳定、高频、高精度等方向发展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改变我国手机、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通信终端制造企业和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交换设备制造企业受制于外国企业的局面,打破该产品需求完全依赖进口或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局面,消除影响和威胁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国防产品的安全隐患。
湖北风机厂有限公司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吴克啟教授设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后,先后启动了DTF系列地铁风机研发、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研发等多个项目并投产。DTF系列地铁风机已应用于武汉地铁3号线、4号线、新郑机场线,同时中标武汉地铁6号线,该产品仅2015年就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静叶可调轴流风机产品经湖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完成合作项目11项,获得专利近200项,为企业新增产值6亿多元、利润近1亿元。
智赢未来,创新驱动新“引擎”
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也为我市储备了一批高科技项目,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使企业赢在未来。目前,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开发“富硒功能性肥料产业化项目”、“耐盐碱防水卷材研究开发”等高科技项目28项,其中6项即将投产,预计新增产值可超过30亿元。
2016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十大工程”以来,市科协进一步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力度,分片召开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座谈会,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和高端人才需求,积极开展系列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服务活动。在企业与院士专家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7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塑料管道成型加工新技术及新材料研发”、“中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研制与应用”等7项科技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今年4月11日,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我国食用菌行业唯一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签订建站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新型香菇代料资源的研发与利用、优质高效香菇菌种的培育和智能化香菇种植技术研究、特殊栽培目的香菇菌种的选育与利用研究、香菇产业及深加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一系列香菇种植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湖北裕国菇业公司正积极筹建湖北省香菇研究院。食用菌行业高端人才的不断聚集,将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经市科协牵线搭桥,湖北晶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入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涂溶教授科研团队技术力量,共同开发电子特气工艺技术,一期产品为电子级三氯氢硅,预计建设3000吨/年电子级三氯氢硅生产线,后续开发其他高纯氯硅烷产品。该项目团队将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共同发力,从而打破我国IC、光电子、太阳能、光伏电池、平板显示器、光导纤维等制造业对国外进口电子气体的长期依赖。
三年来,我市有3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中国科协等4部委联合表彰,8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被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纳入人才工程项目支持范围,2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省科协“科技成果转化优秀项目”专项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较好的实现了企业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的双向突破、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我们将进一步注重工作实效,强化跟踪服务,真正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成为随州经济发展的‘高科技芯片’。 市科协主席苏轩说。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