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1-2024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邮编: 430071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为广泛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反映湖北科技发展成就,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省科协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遴选活动。经全省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协等多渠道推荐,专家评审、院士投票、公示,确定“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等十项科技进展为2023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
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点亮”肺部 穿上一件“小马甲”,吸入特制的氙气体,再屏气3-5秒钟,肺部的角角落落就能立刻被“点亮”,得到一幅肺部磁共振3D影像,图像中,气体可抵达肺部的位置清晰可见,肺部微结构、健康状态等一目了然。这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周欣领衔研制的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指标国际领先,实现了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
发现黑洞辐射的新现象 解密宇宙之谜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是研究强引力场和相对论物理的宇宙天然实验室。 2023年,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利用国产大型天文望远镜和国产卫星发现了黑洞天体物理的新现象,揭示了黑洞附近物质的运动和辐射规律,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
武大这项研究 有望实现给水稻打“疫苗”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的头号害虫,年发生面积达4-5亿亩次,常常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培育和种植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是绿色防治褐飞虱、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然而,水稻如何抗虫的分子机理一直不明,阻碍了抗虫品种的培育。
这样编辑“抗病基因” 助力水稻“抗癌”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是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达数千万吨。在学界,“稻瘟病”被视为“一类病”和“水稻癌症”;在制种一线,不抗“稻瘟病”品种“一票否决”。据不完全统计,仅该病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粮食损失就高达30亿公斤。培育、种植广谱抗病品种是实现稻瘟病绿色防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对保障我国和全球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非经典生物操纵”论 用鱼类“吃掉”蓝藻水华 在富营养湖泊中,蓝藻常常大量繁殖,并浮在水面上形成像绿油漆一样的水华。形成水华的蓝藻常常产生毒素和异味物质,危及饮水安全,影响水体景观,损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湖泊蓝藻水华治理是一个耗资巨大且缓慢的过程,水华的生态控制更是世界性难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团队,数十年来围绕水华蓝藻的生态学、毒理学与生物控制等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以硬核科技为高铁核心安全部件拿脉问诊 目前,我国高铁已进入超大规模线网时代,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占世界70%,推动者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在高铁动车上,有个核心部件“走行部”,与安全息息相关。所谓“走行部”是指机车车辆下部引导车辆沿轨道运行,并将机车车辆的全部重量传给钢轨的部分,由轮对、轴箱油润装置、侧架、摇枕和弹簧减振装置等组成,它保证机车车辆以最小的阻力在轨道上运行,并且顺利地通过曲线。
妇科恶性肿瘤精准诊治体系 提高卵巢癌治愈率 卵巢癌被称作女性的“沉默杀手”,是病死率最高的女性肿瘤,70%的患者发病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70%的患者反复复发导致耐药,最终因耐药而死亡;70%的患者由于广泛转移使手术等后续治疗难度大。而我国作为卵巢癌发病率全球第一的国家,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寒区隧道冻融损伤破坏机理与防控方法破解隧道冻害 我国是世界上冻土面积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在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冻害易导致其内设备挂冰、衬砌剥落,甚至冰塞废弃等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寒区隧道安全与高效运营。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陈卫忠、谭贤君研究团队针对隧道冻害机理复杂,防寒保温层设计理论尚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理论探索、技术攻关与工程验证,取得了多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