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科普月活动于8月31日在湖北省科学技术馆启动。主场展区内,39家参展单位带来多元科普内容,其中10家科普基地凭借特色主题和互动形式成为现场人气焦点。
湖北省地质局与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展台前参观者络绎不绝。湖北省地质局展出了粉水晶、蓝铜矿等色彩绚丽、形态各异的矿石标本。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刘汉生围绕“矿物与生活”展开讲解,并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蓝铜矿也可制作颜料,也是漂亮的观赏石;萤石是牙膏里氟的重要来源,这些‘石头’与生活息息相关。”针对“石头上金光闪闪的是金子吗”的提问,他解释道:“自然界中的肉眼可见的金很罕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黄铜矿,它虽然不是金,但可以炼铜,也非常重要。”他还介绍,湖北已发现150种矿产,其中102种查明储量,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湖北矿产资源的丰富与重要价值。
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带来的“虫林魅影”自然科学特展,打造出一座“微型昆虫乐园”。展柜中,竹节虫标本形似枯枝,体型不小的拟叶螽外观与叶片极为相似,巴掌大的食鸟蛛标本更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馆员王若颖结合展板与实物进行科普,耐心解答孩子们的各种疑问。面对“竹节虫为什么长得像树枝”的提问,她解释这是竹节虫长期进化形成的拟态现象,有助于躲避天敌;针对“食鸟蛛真的会吃鸟吗”,她补充道,食鸟蛛主要捕食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偶尔才会捕食小型鸟类或雏鸟,并非以鸟类为主要食物。孩子们提问不断,互动氛围热烈。活动现场,博物馆为观众准备了丰富的文创纪念品,包括冰箱贴盲袋、明信片以及定制文件袋,深受大家喜爱。
此外,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也分别通过图文展板、互动展品等形式,展示植物科学、文物中的科技智慧等科普知识,为观众提供丰富科普体验,共同诠释“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的活动主题。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