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众创空间  >  企业创新达人
邓四华
2024-08-02 15:01|文章来源:湖北省科协

我叫邓四华,老邓家黄潭米粉的总经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家中兄弟姐妹比较多,家境贫穷,十九岁的我,刚下学不久,就跟随万师傅学习制作黄潭米粉的技艺。当时要想学一门手艺,师傅是不会轻易接收和传授的,正因为万师傅是我姐夫的爸爸,这样我才成为了万师傅的一个弟子,那时候学习手艺,对万师傅是非常尊重的,也必须帮万师傅洗衣做饭、洗碗抹桌,做了几年才能真正的学习手艺,我也不能例外。

黄潭米粉,起初是纯手工制作,从大米到制成米粉,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炉子是用砖和水泥砌成烧柴火的土灶。当时我们天门市是生产棉花的大县,所用的柴火是从老家黄潭拖来的棉梗,正因为这样,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起床,比较辛苦,就这样帮万师傅做了几年,1997年在天门的四牌楼街道承租了一栋两间两层30平左右的店铺,从这开始才真正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门店。

当时制作售卖黄潭米粉的店面很多,竞争很激烈,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做到创新,味道有所不同,我通过不断尝试,终于找到了一种配方改进了汤头,让汤更加鲜美而不失食材原味,这样生意慢慢好了起来,每天顾客排队。

因为制作米粉的工艺非常繁琐,纯手工制作每天的产量有限,由于生意很好,米粉产量无法满足顾客需求。因此,我进行了制作工艺的创新,根据黄潭米粉制作的工艺和流程,自己制作出了机械化生产工具,开始进行机械化生产,无论米粉的质量、数量、卫生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是纯手工制作无法比拟的。

在管理方面,我对员工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店的工作要做到三好:口味要好、卫生要好、服务要好。正因为如此,生意也逐渐火爆起来,到2011年,每天的销售量过千碗。当时我原店远远接待不了这么多食客,于是2012年在原店地址以西200米左右购置了一栋两间两层共300多平的一个商铺作为搬迁新址,到如今发展到城区十二家门店和自己的米粉工作车间。

2013年,德国游客到访天门品尝到我们黄潭米粉之后,对我们黄潭米粉赞许有加,赠送了我一份非常精美德国礼品并合影留念。

2022年3月,受黄潭镇委、镇政府隆重邀请,我回到黄潭,在黄潭镇美食街文化广场开了自己的黄潭米粉旗舰店,开始了再次创业。这次我着重提高我们的店面标准和店内环境,着重挖掘黄潭米粉的孝文化。除了米粉制作区和进餐区还有米粉博物展览馆区,顾客在品尝黄潭米粉的美味同时,还能了解黄潭米粉的文化,再次提高了黄潭米粉店行业标杆标准。通过黄潭米粉旗舰店的建设,将我的店打造成网红美食打卡地,很多网友和博主到店打卡,主动为黄潭米粉宣传,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黄潭的知名度。

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从学徒到自己开店、改进汤头赢得顾客青睐、手工制作到机械化制作生产、不断提升店面管理、打造“网红美食打卡地”旗舰店,这些赢得市场和客户的行为都是源于我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可以说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二字。

各级政府领导给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和荣誉,先后四次获得湖北省重点劳务品牌、楚菜名点天门鳝鱼米粉、湖北特色传统名食小吃、诚信经营先进单位等省级荣誉奖项。

接下来我将继续创新,为黄潭米粉谋求更大的发展,准备将米粉销售做到线上,将黄潭米粉做成速食的方便食品网络销售,同时也可以带动家乡更加多就业。同时,我还对天门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进行免费黄潭米粉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这项工艺,让更多人加入到黄潭米粉的制作中来。

未来希望黄潭米粉名气越来越大,让更加多的人吃到黄潭米粉。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