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男,现年40岁,2004年毕业于三峡大学生物工程系,化工工艺工程师,现任华强化工集团新型肥料研究中心副主任工程师。2004年7月份进入华强公司,先后在造气车间、合成车间、尿素车间等车间担任主操、工艺员。2007年进入研发中心,先后参与第三套尿素、3#、4#氨合成、三聚氰胺、碳铵、硫酸钾、硫基肥等新项目建设,十八年的技术改造与肥料研发时光,使一个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他是年轻同事心中的大师兄,是领导眼中的好帮手。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劳模,还当选了“宜昌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当阳市“信义工匠”。
2010年,公司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低压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工艺,作为技术负责人,从基建、工艺、设备、材料等层层把关,使该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获得了“2011年当阳市科技创新三等奖”。2013年,他研究出三聚氰胺副产尾气与合成氨装置富余二氧化碳气相结合副产碳铵工艺,既节能又环保,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该项目获得了“2013年当阳市科技创新一等奖”。2014年,他对三聚氰胺装置工艺深度剖析,过程研究,出台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使装置运行周期由1个月延长到3个月,年节约检修费用600余万元,同年他完成的《高效节能生产三聚氰胺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2019年,他发现三聚氰胺尾气联产尿素工艺存在缺陷,尾气压缩机频繁检修,工艺波动大,检修耗费人力物力巨大,通过对尿素、三聚氰胺工艺深度研究,提出了无动力输送方案并实施,一举开车成功,不仅降低检修强度,而且降低装置能耗,延长了三聚氰胺的运行周期,改造后每年节省运行费用485万元,并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有两套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装置,经过一系列技术革新,产能提升,但存在余压浪费较大和尾气处理的问题,2019年,他勇挑大梁,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一是引进低压膨胀制冷发电技术,通过装置升级改造及工艺优化,使开车后日均节电5250元,年节约电费173万元。二是对尾气机组改造,对工艺参数精心核算,新装置全程跟踪安装,耐心讲解操作要点,使吨双氧水芳烃消耗由4.71kg降至1.98kg,日均节约芳烃1.42万元,年节约468万元,节能显著。
2020年,市场风云变幻,各类化工产品及肥料产品价格低迷,公司提出向内挖潜,节能增效1个亿目标,作为一名化工工艺专家,早已将合成氨流程了如指掌,重点指出了2#变压吸附降尾气高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造方案,并任命为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改造投产后变吸出口尾气从4.0%下降到1.0%,每天粗甲醇产量下降65吨,合成氨产量每天提高12吨,每天增效5万元以上,年增效1800万元,为合成氨高产、低耗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他还参与华强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装置建设,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教授合作,带领生物有机肥团队研发出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肥、菌剂、复合微生物肥等新品配方20余个,其中14个配方已下线生产并投放市场,同时完成肥效及各种菌剂筛选试验35项,为有机肥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完成3个肥料研发项目科技成果的申报,1项地标、4项企标编制。研究出家庭园艺肥,包括营养粒、营养液、营养土等新产品,满足了城市家庭园艺需求。在农业领域,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