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饱满的再生稻、麻辣鲜香的鳝鱼、酒香醇厚的再生稻白酒、爆纹特殊的天白花菇⋯⋯8月31日,在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现场,湖北科技小院展区吸引的市民络绎不绝。
“稻再鸭菇”一田五收 富千家万户
“我从2013年就开始尝试科技小院模式,2017年开始专注提升仙桃稻米品质和产量,大力推广生态低碳高效种养模式。经过多年不懈探索与实践,小院主导的‘稻再鸭菇’生态低碳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仙桃市河堤岸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农艺师王卫斌介绍,“稻再鸭菇”生态低碳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块田地一年收获中稻、再生稻、鸭子、鸭蛋、大球盖菇5种农副产品,每亩年均收入可达1万元。“这再生稻酿的酒确实要比普通白酒醇厚一些。”市民刘先生在品尝过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的展品“再生稻白酒”后连连竖大拇指。
如今,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前沿阵地,占地面积1000亩,拥有23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域辐射15个镇。记者了解到,该小院常年保持稳定的科研团队2个,横向专家30余名,每年接收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2名;研发“稻再鸭菇”四位一体生态种养模式,获农业农村部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计划”,培训本土技术员100名,培育科技示范户22户,带动农户2000户;每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30场次,举办专题讲座50场,接待参观学习5000人次;带动再生稻产业规模从50亩发展到12万亩,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合作社12家,年产值超1亿元,助力3个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
爆纹刀“砍”香菇 好吃又好看
“如刀砍过一样的锋利棱角,白色裸露在外的果肉,形成天白花菇独具特色的形态。”8月31日上午,在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科普月启动式现场,湖北随县食用菌科技小院展位的工作人员操鹏程告诉记者,这种花菇得益于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冬、春两季光照足、温差大、湿度小、无霜期长,造就了优质香菇生长的理想环境,成就了随州香菇菇质肥厚细嫩、爆纹刀砍斧凿、天然独特、品质上乘、口感醇香、营养丰富,香味鲜美浓郁的极佳品质。他表示,小院致力于包括香菇、羊肚菌在内的食用菌新品种的研发与高效栽培技术的创新攻关,以及食用菌菌种的培育。在现场,展位上琳琅满目的菌类产品吸引了游客的关注。
据悉,湖北随县食用菌科技小院是2022年获准成立的湖北省第一批科技小院,先后入驻7名导师和7名研究生,开展了700多个香菇试验菌株的出菇试验,申报了4个香菇新品种并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初步审核,获授权专利3项,联合发表科技论文4篇。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培训 30 余场,培训菇农超过 1500人次,对提升菇农效益、实现乡村振兴和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辐射带动省内和外省市3万余人栽培食用菌,年推广栽培食用菌超过8000万袋,带动农户收入10亿元以上。
“展位上展示的是湖北省科协面向全省科技小院遴选的10个典型案例代表,充分反映了我省科技小院在一线服务乡村振兴的新面貌、新进展、新作力。”湖北省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科技小院自建设以来,涌现了一批典型代表,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襄城山药科技小院、红安红薯科技小院、潜江西甜瓜科技小院先后被中国农技协评为“最美科技小院”,成为湖北科技小院建设的先进典型。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