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雄,中共党员,散花镇天井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天井湖村地势低洼且三面环水,是浠水县远近闻名的“水凼子”村,洪灾多发,自然灾害严重,村民辛苦一年往往到最后颗粒无收,这也使得天井湖村成为浠水县97个贫困村之一。在精准扶贫时期,曾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1人,接近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几年前,我从广东回到家乡,看到父老乡亲们深受贫困之苦,决心带他们走出困境,闯出一条以菱角为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项目启动之初,我和团队就明确了“科技兴农、品牌强农、电商富农”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把农业科技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把农业既有量的提升又有质的飞跃,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水平放在了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项目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力求在菱角的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全环节创新突破,打造菱角全产业链综合开发模式,构建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融入到项目发展的全过程。
在种植环节,我们尝试了三个突破。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选育出高产耐抗、高颜值、符合市场需求的“菱美人”新品种、探索出“菱-菱-鱼”生态种养循坏模式、申报两项湖北省菱角行业种植标准,以“订单农业”为抓手将新品种、新模式、新标准在田间地头推广,极大地改善了个体小农户单打独斗的困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生产靠天收的问题,让农民做到“搞生产心中有数、到年底荷包有钱”。
在加工环节,我们开发了六类产品。传统农产品开发过程建立在自然经济和手工操作的基础之上,凭借经验来进行操作,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运用农产品物理机械加工、化学加工、生物加工等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工艺革新显得尤为重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运用科技的重新调配、组合、凝聚,从而形成更高一层的生产力系统,推动整个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约校企合作横向课题,邀请严守雷教授担任首席技术专家进行产品研发,申请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解决菱角保鲜难、脱壳难、加工难等产业发展难题,开发出“即食菱角”“菱角粉丝”“菱角酒”“菱角膏”“菱角染发剂”“文玩菱角”等产品,让菱角系列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显身市场,让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菱角”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
在营销环节,我们做到了两手都要硬。不离开销量谈品牌,不脱离品牌做销量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战略。为了做好自营品牌与渠道供应两个市场,公司开发了自营商城和菱角信息交易平台,申请了13项软件著作权和37项商标,主持编写了近15万字的产业发展汇编,让农产品变成农商品成为可能。在运营自营商城的过程中,我们自主开发电商培训课程,依托“乡村振兴青春建功示范点”建设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农产品电商直播,成功将30多位素人培育成带货达人,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在渠道供应上,我们也积极履行行业先行者的业务,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行业资源,推动整个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
5年砥砺前行,菱角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初无人问津到如今全网热销,“菱辟蹊径”项目也因此获得“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30余项奖项,被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等百余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探索出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乡村产业发展的“五位一体”新模式,即发挥高校的知识和研究优势,发挥政府的资源协调优势,发挥公司的市场运作优势,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帮助更多乡村发展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构建小核心大网络、多类型多层次的协同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