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众创空间  >  企业创新达人
李平
2024-08-02 14:45|文章来源:湖北省科协

2003年考入长江大学,从小就对科技发明充满兴趣的李平选择了机械专业,大三上学期,一次聆听创新创业学术交流会,让机械制造专业的李平跃跃欲试,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强烈愿望:“一定要找个好点子做成毕业设计,一定要把毕业设计做成好产品。”

选方向、找点子,苦思冥想。一次和家人逛菜市场,看见鱼贩手工剖切黄鳝,一个大胆的想法撞进了李平的脑海——能否设计出剖切黄鳝的自动化设备,解决人工剖切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找准方向,说干就干。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几十次试验和调整,黄鳝剖切机设计圆满完成。2007年,带着毕业设计和相关专利,李平走出校园,踏上了创业之路。

如何把图纸制造成产品?毕业后的两年,李平应聘到行业内知名机械加工企业工作,学习机械加工制造的工艺流程、学习精细化生产管理,在生产一线汲取创业所需的养分。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研究,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重新试制的样机进行了10多项技术革新,并最终于2010年3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黄鳝剖切技术实现了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3年,中央电视台《李平爱发明》栏目找到李平,拍摄了《巧杀黄鳝》,节目播出后,黄鳝剖切机爆红一时,产品订单蜂拥而至,更加坚定了他奋进创业路的信心。

爆红的这一年,李平却遭遇了创业路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获得了大量的产品订单,当时李平信心倍增,向亲朋好友借钱和银行贷款50万元大量生产。投放市场不久,许多外地客户反馈,设备无法稳定工作,要求退货。

“卖一台赚一台,赚到钱就行。”有人劝道。是趁着爆红赚一笔,还是退货、守住市场?李平毫不犹豫选择了诚信经营。他停止了批量生产,向已发货的客户协商退货,并主动向还没有发货的客户说明情况、取消订单。

这一次,生产出来的设备全部报废,向亲朋好友借款、银行贷款的50万元全部打了水漂。沉重打击却没有击倒李平,他异常清醒,收集来自客户的所有问题,重新审视产品,理清思路、优化设计。

理论不足,就攻读农业机械硕士学位,提升专业素养;资金缺乏,就带着设计方案找伙伴,凭借技术融资。稳打稳扎,李平的坚持迎来了转机,投资人杜开松伸来了橄榄枝,两人带着鳝鳅智能剖杀设备项目杀进2015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大赛,收获专家一致认可,并获得10万元扶持资金。

经过不断改进,黄鳝剖切机解决了黄鳝个体大小不一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还集成了泥鳅剖切功能,增加了腹剖、背剖选项。在此基础上,李平带领团队研发了泥鳅、乌龟、海参、鳗鱼等加工设备,四大家鱼剖切、去鳞等加工设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

重新亮相市场的鳝鳅剖切机获得客户广泛认可,荆州集创机电推向市场的其他鱼类加工设备也订单不断。

李平带着“鲜活鳝鳅职能剖杀设备产业化”项目,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晋级复赛。该项目基于鲜活鱼剖杀设备,打造农贸市场多功能服务标准间,进而提供社区生鲜大数据共享服务。经过现场路演答辩、评委打分,荆州集创机电从369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最终以高端装备制造成长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入围全国赛,为荆州市唯一入围企业。

瞄向二三产融合谋发展,李平的跨界并不停留在图纸上、方案里。

目前,荆州市商务部门已到荆州集创机电考察,并计划在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试点渔业智能化剖切设备。“李平们并不是卖设备,而是要打造多功能服务标准间,可以现场对鲜活鱼进行剖杀、切块,甚至调味腌制,对剖切下来的鱼鳞等废弃物科技集中收集,这一服务模式,能大大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建设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李平说,作为一名新荆州人,希望以此为荆州创文工作贡献力量。

从一篇毕业设计打造成为一个备受市场认可的好产品,再到二三产融合谋发展,李平的创业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