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光点亮荆楚大地——荆楚科普大讲堂一季度活动综述

发布日期:2025-04-16  来源: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人民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充分发挥“荆楚科普大讲堂”精准服务作用,打造科普品牌,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2025年一季度共开展31场次荆楚科普大讲堂活动,其中院士报告1场,湖北卫视直播8场,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园区22场,覆盖8个市州不同年龄层和职业群体,有效拓展科普服务覆盖面。

弘扬科学家精神,赋能创新发展

活动突出科学家精神的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在洪山礼堂作《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PNT到PNTRC》报告,系统阐释时空智能在理论、应用、产业及战略层面的创新路径,提出“湖北方案”。多所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个领域专家,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和鲜活案例,让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活动还注重挖掘本土资源。恩施州农科院的“硒土豆种植技术”、湖北省北斗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北斗启迪梦想”等主题,紧密结合湖北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既普及科学知识,又服务地方发展需求,彰显了科普工作的实践价值。

分层分类,构建精准科普体系

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面向青少年,开展《打造国之重器 矢志精忠报国》《弘扬科学家精神 北斗启迪梦想》等活动,以互动体验激发科学兴趣;服务农民群体,深入恩施、随县等地开展“富硒”油菜苔栽培、果树种植培训,助力乡村振兴;面向公务员开设《DEEPSEEK开发与应用》《公务员数字素养》等专场,提升干部队伍科技素养。

活动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上依托湖北卫视、科普中国平台直播《揭秘沧海桑田》《自强不息——投身中国计算机事业》等8场专题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惠及全省公众;线下活动则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乡村,通过面对面交流增强科普感染力,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超5530人次。

凝聚合力,打造协同科普新格局

荆楚科普大讲堂的广泛开展,得益于多方协作的“大科普”体系。湖北省科协发挥牵头作用,联合地方科协、高校、科研院所等主承办单位,形成资源互补、上下联动的合力。例如,黄冈市系列活动由市科协、教育局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势互补;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专家积极参与,推动科研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

科学普及是一项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荆楚科普大讲堂将继续以科学家精神为火炬,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在荆楚大地上书写更多科学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精彩篇章,为湖北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